咖啡。無非是一種療癒,讓人在心理與生理有需求時,都可以藉由咖啡得到滿足。
也許是一種癮頭,但更是一種享受,讓人在每一口啜飲的過程中,得到心靈與口腹之間的滿足。
咖啡館與咖啡的意義其實很相近,都是讓人置身其間的時候,能夠得到放鬆,讓心放空。進而吸取更多的養分的地方。
所以,每個吸引人的咖啡空間,或許具備的條件不同,但一定有勝出之處。
就像喜歡一個人一樣。除了美麗之外。很可能,是她的氣質
所以,我喜歡的咖啡館也是如此。
真正吸引我的咖啡館,不盡然都是大眾眼中美麗豪華或是時尚的設計。
但一定有其自身的特色,讓我在在悠閒喝咖啡的同時,一樣能在這空間中,讓我的眼耳鼻口心,都有可能感受到更多的成分。
舊金山最愛的咖啡廳是為在教會區(Mission Valencia street)Ritual Coffee Roasters
在台灣還少有自家烘培咖啡(in-house roasting)的2007年。是我第一次接觸所謂自家烘培咖啡的咖啡廳
咖啡香滿溢的空間中,沒有任何華麗的裝潢,卻透露出一種讓人驕傲身在其中的氛圍。
咖啡手都打扮得很有個性。而來到這裡不論是用餐喝咖啡或是一邊工作的人,也都像是藝術家一樣,很有格調。在這條猶如紐約蘇活區的教會區瓦倫西亞街
可以感受到新手藝術家們澎湃的活力,這是讓我喜愛的原因吧。
而沖繩的浦添港外人住宅區的「oHacorte」
連門都還沒進去,外頭用木板噴漆的字體,經過海風吹拂而顯現的斑駁感
已經深深吸引我。
門外的庭院區是手做的桌椅與小木屋,天氣晴朗舒適時,在戶外用餐,肯定是極佳享受。
這裡有出名的人氣甜點,與小巧的雜貨販賣區,屋外的花草與斑駁的花器與雜貨,更是讓我無法停下相機。
去了日本好多次,似乎比較印象深刻的就是在日本古茶屋中的經驗。例如,自由之丘的古桑庵與飛彈高山老街,位在町家中的咖啡店。
所以,文化似乎也是最能凸顯咖啡館的風格的方式之一。近年來台灣日式老建築也充分趕上這股潮流。
另外在台灣,則有兩間我最愛的咖啡館。有類似的特色是:懷舊
一間是天母 Wood & Pot Café。一間是新生南路的 依聖詩書櫃
兩間咖啡廳都有懷舊的風格與老件在內。
wood & pot的老闆很愛旅遊,從國外歸國,與充滿藝術氣息的木工師傅朋友,一起尋獲這一批老屋拆除的地板與木窗,而拼湊出這個老台灣味與法式立體牆面
跳tone卻極其融合的設計。再置入老闆多年的各國的收藏品,更是吸引愛旅遊的我。能以少數人的力量,建構出這樣有個性的空間,也是讓我深受吸引的地方。
依聖詩書櫃則是縮小版的咖啡書店,但是書籍卻與咖啡空間融合的非常巧妙,彷彿自家書櫃一般,空間角落隨處驚喜連連,一轉眼都有令人愛不釋手的書畫或是雜貨,老物,也是讓我相機停不下來的空間。
另外,咖啡廳的音樂與燈光,對我來說,也是關鍵。讓人舒服與放鬆的條件,絕對是來自於五感的。當然還有更多很棒的咖啡廳不勝枚舉。
將咖啡館複製到居家空間中,最有難度的是:因為咖啡廳的物件非常的多
然而居家的雜物如果到處散置的話,卻不見得好看。
所以以我個人看法,我認為在家中複製咖啡館風格應該是簡化的,並且是要加入屋主自己個人風格,試著想想若是你是咖啡館主人,你會怎樣佈置你家呢?
因為你不是那間你喜愛咖啡館的主人,所以你可以參考他的優點,但是一定要融入你自己的個性,就像要開一間新的店一樣,這樣才會有自己的風格。
另外,家是屬於每一個人的,必須考慮到家人感受,而不是只是考慮到酷不酷!
所以,恐怕在材料上,也不能只考慮得好看就好。會比商業空間多了很多的考量
但是整體而言,還是必須比一般居家設計更大膽一點,但又比商業空間,更堅實與安全
咖啡館的悠閒氣氛,老實說是需要許多人的力量的。如果一間咖啡廳很有氣氛,但是卻總是亂亂髒髒臭臭的。我應該也很難常去吧,但,還真的有這樣的地方….
所以,除了有咖啡館風格的佈置設計,一定也要時時保持家中的清潔,花草的欣欣向榮以及空氣的流通等等。甚至不時讓家中,有股淡淡咖啡香或是淡淡的花香
時間走了,去過的咖啡廳越多,越是發現
真正留在心中的
往往是那些跟你的旅行或生活有某種結合,而深藏記憶的店家
那些你真正在裡面“渡時間”的咖啡館
其實,如果,你家中
就有香醇的現煮咖啡
好書與音樂,有值得玩味的畫作照片與擺飾品
有一個舒服靠窗的座位區,加上搭配的杯盤
望著窗外的藍天白雲
還有什麼咖啡廳
比這裡舒服呢?
型牛愛分享,文章照片都歡迎轉載,但請好心註明出處喔!謝謝啦!
歡迎大家加入型牛粉絲頁來討論家居生活,佈置與旅行喔
另外,更詳細的裝潢與裝修的血淚史都在書本裡,請到這裡選購喔